根据世界泳联水上运动诚信机构的最新统计,今年中国运动员的药检次数平均达到8.8次,高居所有国家之首。而美国队则仅有4.1次,时常引发“紫薯脸”状况。与去年的巴黎奥运会前夕西方势力通过频繁兴奋剂检测和负面报道来打压中国队的情况如出一辙,眼下新加坡世锦赛临近,他们再次借此进行干扰。
回顾历史,中国游泳队在巴黎奥运会上有着多个金牌争夺点,实力雄厚,极有希望刷新往届最佳成绩。然而,外媒却不遗余力地通过反复炒作汪顺、张雨霏、覃海洋等23名运动员的曲美他嗪污染事件,施加压力,迫使兴奋剂检测机构对中国游泳队进行针对性监控。就在中国队抵达巴黎不久,他们就接受了超过200次突击药检,这对运动员的休息和睡眠造成了严重影响。
蛙王覃海洋曾公开表达这种持续且不公正的药检让他“睡不好”,最终导致他在100米和200米蛙泳比赛中状态全失。這种情况并非个案,实际上,整个中国游泳队在巴黎奥运会期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像覃海洋、汪顺、徐嘉余、唐钱婷和张雨霏这些冲金热门选手均未能如愿。此外,要不是潘展乐超水平发挥,中国游泳队很可能在该赛事中一无所获。
现如今,新加坡世锦赛的帷幕即将拉开,西方势力又开始如法炮制,对中国游泳队实施频繁药检。目前,本赛季已有6名运动员的检测次数超过10次,全部来源于中国游泳队,其中王浩宇13次,覃海洋和杨佩琪各12次,而柳雅欣、彭旭玮、孙佳俊则都是11次。令人震惊的是,年仅12岁的姐于子迪也被迫接受了8次检测,尽管她从未参加过国际赛事,却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
声名鹊起的英国游泳记者洛德,再度趁机发难,制造舆论以施压检测机构,使其对中国选手强化检查。他毫不避讳地表示,不会收回他对潘展乐的负面评论,他认为深度只2米2的泳池根本无法创造佳绩。但事实是,潘展乐却在这样的条件下突破自身极限,打破了世界纪录。
可以预见,在新加坡世锦赛期间,覃海洋、汪顺、张雨霏等23位入围选手将成为西方媒体的新一轮攻击焦点,而年幼的于子迪将因为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个在12岁以下项目中获得好成绩的人而遭遇不必要的刁难。本次赛事希望中国游泳队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比起巴黎奥运会,更加从容应对外界的种种干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