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热量,精准破坏特定组织。作用于心脏,可治疗心律失常;用于肿瘤,能损毁病变组织。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凭借微创、高效特点发挥重要作用。

1、原理:

射频电流属高频交流电,频率在100kHz-1.5MHz。当电流通过人体组织,组织内离子随电流方向快速振动,离子间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可升高至50-100℃,使组织细胞内水分快速蒸发、蛋白质变性,进而凝固坏死,实现对特定组织的精准破坏。2、作用:

治疗心律失常:在心脏疾病方面,心律失常是常见应用领域。以房颤为例,心脏内异常电传导通路引发房颤。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定位并破坏这些异常电传导区域,如肺静脉前庭等,阻断异常电信号传播,恢复心脏正常节律,改善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肿瘤治疗应用针:对肿瘤,射频消融术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或术中直接插入肿瘤组织。射频电流产热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肿瘤细胞被灭活。该方法可精准控制消融范围,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他应用场景:在其他疾病治疗中,射频消融术也有应用。如治疗某些神经痛,通过消融特定神经分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疼痛症状。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对于部分良性结节,射频消融可使结节组织凝固、萎缩,减少对周围组织压迫,避免手术切除甲状腺带来的并发症。射频消融术凭借独特原理,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展现良好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需医生综合评估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若有相关疾病困扰,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是否适合接受该治疗。

射频消融术适合哪些患者使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此类患者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导致心跳突然急剧加快。射频消融术可精准定位并消融这些异常通路,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有效终止心动过速发作。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能恢复正常生活,且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相对较少。心房颤动患者: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是重要选择。手术能隔离肺静脉触发的异常电活动,或破坏心房内的异常折返环路,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尤其在阵发性房颤早期,实施射频消融术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房颤导致的心衰、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风险。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跳动过快,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危及生命。射频消融术可针对引发室速的病灶进行消融,对于部分特发性室速,手术能达到根治效果。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患者,虽不能完全治愈基础疾病,但可减少室速发作频率,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