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秋,深圳湾体育中心,一场盛会即将落幕。十三天激烈的角逐,一批承载着荣耀与伤病的国之栋梁,在赛场内外,以各自的方式告别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而当闭幕式上灯光渐暗,看台上“老兵不朽”的横幅缓缓升起,马龙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些被汗水、泪水和伤痛浸染的瞬间,是他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梦想和荣誉献上的最真挚的告别。
铅球赛场上,巩立娇的坚持令人动容。职业生涯的最后五年,每一次站上全运会的赛场,她的膝盖里都必须承受三针封闭针的注射,那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而是为了能够站立,能够完成最后的征程。11月16日,当她以19米68的成绩,历史性地实现全运五连冠时,现场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金牌的耀眼光芒,更是一位老将用饱受伤痛的双腿,为自己的辉煌职业生涯写下的壮丽篇章。赛后,这位奥运冠军泪流满面,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献给了288天前离开她的母亲。母亲的离世,以及长期被骨性关节炎折磨的膝盖,让上下楼梯都需依靠扶手的她一度消沉,但她选择了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和伤痛的疗愈,坚持到了深圳,坚持到了这最后一战。这份沉甸甸的五连冠,背后是整整十六年与伤病的顽强抗争。
而在11月20日的4x100米接力赛中,亚洲短跑传奇苏炳添也迎来了他的谢幕战。当广东队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时,这位“亚洲飞人”拿起话筒,向全场观众深深鞠躬,场内万人齐声高喊“苏炳添再见”,那9秒83的亚洲纪录,早已如同烙印般深刻在中国体育史上。苏炳添表示,他不会离开田径,只是将以另一种身份继续为之奉献。
同样在百米赛道上,韦永丽在11月17日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她直接趴倒在地,泪水与汗水交织,滴落在跑道上。这位曾在中国澳门亚运会上独揽三金的短跑名将,在四天后的接力赛中,完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这位从广西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带着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坦言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未来她将回归家乡,投身于培养下一代短跑英才的事业。
在竞走赛场,刘虹结束了她的第五届全运会之旅。作为中国首位竞走大满贯得主,她曾为了家庭短暂告别赛场,又以惊人的毅力强势回归。11月14日比赛结束后,这位坚韧的运动健将平静地宣布退役。看台上,“虹姐辛苦了”的标语映入眼帘,她微笑着挥手致意,眼角的皱纹,比四年前更加深刻,那是岁月的沉淀,更是拼搏的印记。
举重台上,石智勇在11月17日成功实现全运三连冠。颁奖仪式上,他俯身亲吻杠铃片的动作,被镜头永远定格。他透露,这些年来,他用过的治疗伤病的针灸针,足够装满一个五升的桶。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左腿内收肌的断裂导致他三次挺举失败,而这一次在深圳,他却带着未愈的伤病,再次为荣誉搏斗,赢得了金牌。
展开全文
在同一项目上,杨哲也第五次踏上全运赛场。尽管这次他与奖牌擦肩而过,但赛后采访时,他脸上却流露出一种释然。“我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伤病,”这位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山东汉子说道。最终,他选择与缠斗多年的老伤和解。
跳水馆内,陈艾森在11月7日完成了他在全运赛场的最后一跳。这位囊括了伦敦和里约两届奥运金牌的健将,带领广东队再次摘得一枚金牌。赛后,他谦虚地笑着评价自己的表现“差点”,但盛赞了搭档的优异发挥。十六年的职业生涯,他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沉稳的前辈,八枚沉甸甸的全运会金牌背后,是日渐严重的肩伤,早已成为他职业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羽毛球赛场,郑思维和黄雅琼这对默契的搭档,携手捧起了混双金牌,用一枚全运冠军为他们的辉煌组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郑思维表示,接下来的日子,他要回家陪伴孩子了,而黄雅琼则计划投身于羽毛球的推广事业。女单方面,何冰娇在止步16强后,俯身亲吻了她奋战过的场地。这位在巴黎奥运会后已逐渐淡出国际赛事的选手,此次全运会的银牌,成为了她职业生涯告别赛场前的一份珍贵礼物。
11月21日晚,深圳湾体育中心的灯光渐渐熄灭,但那些闪耀的体育精神,却永不磨灭。在闭幕式的舞台上,马龙的歌声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预示着他将以新的身份继续发光发热。而那些年龄在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的运动员们,在这十三天的赛程里,如同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篇章,毅然转身。巩立娇膝盖里的封闭针,石智勇用过的银针,韦永丽跑道上的泪痕,共同拼凑出了2025年深秋,中国体育史上最深刻、最感人的一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